蛐蛐的读音及拼音

弄清查询 > 拼音转换器 > 蛐蛐的拼音及读音

蛐蛐的拼音及读音

蛐蛐的读音:qū qū

蛐蛐的拼音:qu

蛐蛐的简拼:QQ

蛐蛐的首字母:Q

蛐蛐的首字拼音:qu

分字拼音:蛐的拼音

词语意思

拼音:xī shuài 亦称“促织”、“趋织”、“吟蛩”、“蛐蛐儿”。昆虫纲,直翅目,蟋蟀科。触角较(比)体躯(躯体)为长。雌性的产卵管裸出。雄性善鸣,好斗。种类很多,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,体长约20毫米。年生一代。以翅摩擦发音。干燥虫体入药,性温,味辛咸,有毒,功能利尿,主利水肿、小便不通等症。同科有油葫芦、大棺头蟋等。因均在地下活动,啮食植物茎叶、种实和根部,都是农业害虫。 蟋蟀(cricket)是直翅目(Orthoptera)蟋蟀科(Gryllidae)昆虫,因鸣声悦耳而闻名。约2,400种,长3∼50公釐(0.12∼2吋)。触角细,後足适於跳跃,跗节三节,腹部有2根细长的感觉附器(尾须)。前翅硬、革质;後翅膜质,用于飞行。雄虫通过前翅上的音锉与另一前翅上的一列齿(约50∼250个)互相摩擦而发声。音的频率取决於每秒击齿的次数,从最大蟋蟀种类的1,500周/秒到最小蟋蟀种类的将近10,000周/秒。鸣声的速率与温度直接有关,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快。最普通的鸣声有招引雌性的寻偶声;有诱导雌性交配的求偶声,还有用以驱去其他雄性的战斗声。雌雄在前足胫节都有敏感的听器。多数雌虫以细长的产卵器产卵於土中或植物茎内,对植物常可造成严重危害。在北方,蟋蟀多於秋季成熟产卵,若虫於次春孵出,蜕皮6∼12次而成熟。成虫寿命一般为6∼8周。 蟋蟀亚科(Gryllinae)的田野蟋蟀属(Gryllus)和家蟋蟀(Achetadomesticus,旧作Gryllusdomesticus)体粗壮,黑或褐色,常打浅洞;取食植物、动物、衣服或互残。田野蟋蟀又称黑蟋蟀,常生活在田野或庭院,有时进入室内。家蟋蟀头部色浅,并有深色横带;已从欧洲引入北美;见於建筑物及垃圾堆中;家蟋蟀及田野蟋蟀均分布广泛,日夜鸣叫。在美国售作鱼饵,又用於生物学实验。田野蟋蟀属常出现於诗、文中。如狄更斯的《炉边蟋蟀》(TheCricketontheHearth)。针蟋亚科(Nemobiinae,或归入蟋蟀亚科)长12公釐,鸣声为一系列高调的颤音,生活在牧区及林区。条纹针蟋(Nemobiusvittatus)腹部有三条暗纹。树蟋亚科(Oecanthinae)白或绿色。翅透明;因

网络释义

蟋蟀(xī shuài)(Gryllulus;Gryllus)无脊椎动物,昆虫纲,直翅目,蟋蟀总科。亦称促织,俗名蛐蛐、夜鸣虫(因为它在夜晚鸣叫)、将军虫、秋虫、斗鸡、促织、趋织、地喇叭、灶鸡子、孙旺,土蜇,“和尚”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。据研究,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,至少已有1.4亿年的历史,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。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(包括 17 个化石属),约 4649 种(亚种)(包括 50 个化石种)。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cm,缺少鳞片;触角丝状,长于身体;跗节 3 节,前足为步行足,胫节常具鼓膜听器,后足为跳跃足;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;雌性产卵瓣...

弄清查询(nqcx.com) - 免费实用便民查询工具大全网
back_img
功能直达
热门应用
实用工具

热门查询 弄清查询为您提供拼音在线转换查询